科普信息网

皮肤变黄与句子有关吗?快来认真看看

发布时间:2020-12-24 14:57:00 来源:把科学带回家 责任编辑:caobo

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“小黄人”了,先别慌,你可能只是橘子吃多了。

橘子富含β-胡萝卜素(一种类胡萝卜素)。这类色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,在柑橘、芒果、胡萝卜、红薯、南瓜等黄澄澄的果蔬中含量尤其丰富。

正常吃这些果蔬,其中的β-胡萝卜素大都会被人体转化为维生素A,但如果摄入过量(超过30毫克/天,相当于一天8根胡萝卜) ,多余的β-胡萝卜素身体来不及代谢,就会积累在血液中,导致胡萝卜素血症。

β-胡萝卜素是一种脂溶性色素,它会沉积在皮下脂肪和角质层中,让皮肤变黄,手脚掌、鼻翼、鼻尖、前额等区域更明显。

胡萝卜素血症患者的手(左)和正常肤色的手(右)| 图源:武小红等,临床皮肤科杂志(2004)

皮肤发黄的症状不会立即出现,而是会延迟数天,有时会被误诊为肝胆疾病引起的黄疸(胆红素浓度过高)。

好在和黄疸不同,胡萝卜素血症一般只要限制β-胡萝卜素的摄入,几天到数周之后就会自行消退。

澳大利亚为什么有那么多有袋动物?

提到澳大利亚,大家一定会想到袋鼠、考拉等有袋动物,那里确实是有袋动物最大的家园,却不是它们唯一的家园,也不是它们最初的老家。

澳大利亚有大约250种有袋动物,南美洲也有120种,还有一种(北美负鼠)生活在北美洲。

研究显示,有袋动物的祖先很可能是从北美洲一路向南迁徙到了南美洲,之后才到了澳大利亚。

大约6600万年前,许多物种包括有袋动物通过连接南北美洲的大陆桥来到南美洲,在那里演化出了更丰富的种类,例如袋剑虎(现已灭绝)。

在南美洲、南极洲和大洋洲(澳大利亚所在大洲)还连在一块儿的时候,有袋动物进一步南迁。当时的南极洲气候温和,人们还在那里发现了有袋动物的化石。

而后,大洋洲和南美洲,以及南极洲分离,南极洲变得越来越不适宜动物生存,留在大洋洲和南美洲的有袋动物继续繁衍生息。

有袋动物为什么在大洋洲如此兴盛?

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明确答案。

过去人们以为是因为大洋洲缺少胎盘类哺乳动物的竞争,但科学家发现胎盘类哺乳动物在55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这片大陆上了。

另一种观点认为,有袋动物独特的育儿方式在某些方面可能更有优势。它们的 幼崽 都 是 早 产后 在 育儿 袋中 养大,这样 在 艰 难时期母亲就 可以 甩掉育儿袋 中的孩 子,保全自 己,而 孕期长的 胎盘类哺乳 动物就无法这样 。

为什么有时闭上眼睛会看到光斑闪烁?

即使没有外界光源刺激,我们有时也能看见光影,这种现象叫做光幻视(Phosphene),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或强或弱的体验,俗称“眼冒金星”。

最常见的光幻视发生在你揉压眼睛时(压眼闪光),虽然眼皮一直合着,但眼球在受到机械压力后,眼前开始闪烁光斑或光圈。这是视网膜受到刺激产生电信号,在大脑视觉神经中枢激起了“涟漪”。

有时在你睁眼之后,光幻视还会持续一阵,投在你看到的事物上,但很快就会消失。

还有一类光幻视出现在你打喷嚏、剧烈咳嗽、擤鼻涕、脑袋被撞或因低血压头晕时(比如突然站起身来)。虽然眼球没有直接受到刺激,但这些情况可能间接压迫到眼球,或使视网膜血管暂时缺血,从而刺激到大脑的视觉皮层。

光幻视对于正常人或许没什么意义,但对于盲人来说却是一道曙光。科学家已经成功利用电极刺激盲人大脑,触发了他们的光幻视,这将有望帮助盲人重获视觉。

金鱼真会一直吃到撑死吗?

养金鱼的一大乐趣就是看它们一颗颗地吞掉鱼食。此时大人会告诫你:“一次不能喂太多,否则鱼会撑死”。

如果你不信,可能没过几天就会发现,金鱼鼓胀着肚子,浮尸于水面。

鱼真有这么傻吗?

过量喂食的确可能害死金鱼,但它们可不至于傻到撑死自己。如果你发现它们吃着吃着就当场死亡,那大概率是鱼食有毒……

如果你观察久点,会发现多余的鱼食沉在了鱼缸底部。和鱼粑粑一样,它们会污染水质,成为微生物的食粮,滋养病菌。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还需要耗氧,跟鱼争夺水中有限的氧气。如果你没有及时换水,鱼就很容易生病。

金鱼是鲫鱼的变种,是专为人类审美培育的观赏鱼,比野生鱼类更脆弱。即使你好好喂食,环境急剧变化等诸多因素都会让它们一命呜呼。

而对于野外的鱼,它们可巴不得你多喂点食,毕竟在竞争激烈的江湖中恰口饭可不容易。

标签: 橘子 皮肤

上一篇:日本计划将人类首颗木制卫星送上太空 不会产生有害物质
下一篇:罐装新鲜空气真的拥有健康功效吗?专家答案让你失望

新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