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信息网

我国科学家已成功突破油菜“超高密超高产”技术

发布时间:2022-03-24 16:11:03 来源: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:caobo

三月花香风光好,一目春风万顷黄。

春耕“战场”上,湖北描绘出另一番忙碌景象,游人如织,欢声笑语庆丰年。

从都市田园到平原农区,远远望去,荆楚大地像铺上了金色地毯,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恬淡的油菜花香。

“哪里油菜花开得好啊?”“走,去看一看七彩油菜花吧!”“100多亩算啥,在我老家睁开眼睛就是千亩花海。”春光稍纵即逝,湖北人喜欢逐花而行,油菜花是必选项。

湖北种油菜,更要把油菜“吃干榨净”。

除大家熟知的榨油用外,油菜还具有饲用、菜用、绿肥用、观花用、蜜用等多种功能。

早在1999年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将饲料油菜引入我国西北,逐渐衍生出“油菜多功能”概念,并形成多种油菜多功能利用模式,“油用为主的多功能开发”成为当前解决我国油菜种植效益相对较低问题的重要途径。

华中农业大学油菜栽培团队成员蒯婕副教授说,增加种植密度,集成适宜油菜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技术,是增产增收、提高油菜生产效益的必要措施。

直播油菜密植群体可以实现“五密效应”,即油菜适度密植,冠层结构优化,光能利用率提高,实现“以密增产”;播期推迟,密植增产更明显,“以密补迟”;根系尤其主根总量增加养分吸收能力增强,“以密省肥”;群体光拦截增加,杂草干重降低,“以密控草”;茎秆基部倒伏性减弱,但茎秆上部易倒部位(有效分枝处)抗倒性增强,有利机收,“以密适机”。

湖北大量推广应用表明,选用高产、抗倒、耐密优良品种,采用密植增效生产关键技术进行管理,与传统农户习惯种植相比,产量可提高10%以上、品质提高5%左右、机收损失率降低3%至5%、每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,经济效益显著,综合效益突出。

该团队成员汪波副教授介绍,油菜抽薹30到40厘米时,可摘薹15至20厘米作蔬菜出售,每亩可收菜薹300到500公斤。

采收菜薹后,不影响观花旅游;观花后,可翻耕作绿肥,也可作青饲料。在适宜播种期种植的油菜,摘薹后对菜籽产量影响也较小。采用油菜多功能利用技术,可大幅提高油菜种植效益。

去年,该团队将“一菜两用”技术引入湖北建始,进入采摘期以后,5000余吨“高山富硒油菜薹”销往广东、四川等省,成为建始乡村振兴新增长点。

面对百花争春的激烈竞争,科研人员通过远缘种间杂交方式,将其他物种的彩色花基因转移到油菜中来。赏花用的油菜,除原始金黄外衣,还有橙色、粉色、白色、紫色等彩色油菜花,花开时花田犹如“彩虹”般绚丽。

“世界油菜看中国,中国油菜看湖北”,则是对湖北油菜优势地位的生动描述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介绍,我国是油料消费和进口大国,自给率仅37%,推进食用油原料供给国产化迫切需要。

经多年探索,我国科学家已成功突破油菜“超高密超高产”技术,育成了耐密植的抗病抗倒新品种,有望推动一次新的油菜绿色革命。

在王汉中看来,加快引领油菜产业跨越发展的核心技术研发与创新十分必要,以全面提升科技对产业的引领和支撑能力。(科技日报记者 吴纯新 通讯员 余波 蒋朝常)

标签: 超高密超高产 油菜绿色革命 油菜产业 食用油原料供给

上一篇:印度掀起太空投资热潮 初创企业融资额创新高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新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