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信息网

海地和美国先后发生强震 同一时间段内地震频发是否有科学原因?

发布时间:2021-08-19 09:27:43 来源: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:caobo

8月14日,海地地区和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先后发生强震。经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:8月14日20时29分在海地地区(北纬18.35度,西经73.45度)发生7.3级地震,震源深度10千米。当天19时57分,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(北纬55.30度,西经157.75度)发生7.0级地震,震源深度同样为10千米。

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的数据,截至8月17日下午,7月份以来,全球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71次,其中6.0级到6.9级10次,7.0级到7.9级3次,8.0级以上1次,最大地震是7月29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发生的8.1级地震。

日前,南方日报专访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、广东地震台监测预警室主任洪玉清,深入分析地震成因,以及探讨如何减少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带来的损失。

同一时间段内地震频发是否有科学原因?

8月份以来,我国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4次。8月13日,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(北纬34.58度,东经97.54度)发生5.8级地震,震源深度8公里。据果洛州地震局消息,暂未收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。

此外,8月5日在台湾宜兰县海域发生的5.8级地震,同样为前两周的最大地震。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,8月5-6日,台湾附近海域连续发生3次5级以上地震。

近两个月来的地震发生次数是否应引起关注?同一时间段内地震频发是否有科学原因?孙士鋐提到,依据过去120多年来地震活动的统计,全球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20次左右,6级以上100多次,5级以上1000多次,因此,他认为目前仍处在平均数值的范围内,未有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。且某个时间段地震活动较活跃,某个时间段活动较少,都是可以理解的现象。

地震强震活动有一定的规律,最显著的特征体现在:时间上呈丛集性、空间上呈集中性。孙士鋐举例说,我国1966年到1976年地震活动相对活跃,在此期间我国大陆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4次,地点上主要集中在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,这体现出时间上的丛集性和空间上的集中性。

孙士鋐提到,某一地区在某一时间段地震频发,可能与天体运行有关,例如当地球、太阳、月亮三个天体运行到一条直线时,对地球的引力有放大的作用,但其中的联系还需进一步的科学研究。

8月海地地震与11年前的地震处在同一断裂带上

为什么近期发生的地震会引发公众关注?如何判断地震造成的影响程度?孙士鋐表示,地震的影响需要从震级、震源深度、震区人口稠密度等多重因素来判断。

据海地民防部门16日消息,截至当天下午,海地西部地区14日发生的地震已造成至少1419人死亡、6900人受伤。另据当地媒体报道,3.7万多所房屋在地震中被毁。

孙士鋐认为,此次海地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,属于同等震级中较为严重的。“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,例如当地居民房屋的抗震性能、建筑构造、人口密集程度等,需要多方面考察分析。”

标签: 强震 地震频发 地震成因 次生灾害

上一篇:苹果xr和苹果12有什么区别?这些区别要知道
下一篇:国电投燕山湖发电:掺氢定比已达到10% 系统自动运行安全稳定

新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