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信息网

海地和美国先后发生强震 同一时间段内地震频发是否有科学原因?

发布时间:2021-08-19 09:27:43 来源: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:caobo

11年前发生的强烈地震,也曾给海地带来严重破坏。2010年海地发生的7.3级地震,震源距离海地首都太子港约15千米,深度为8千米,医院、港口、机场、道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,地震造成约30万人死亡。

海地所处的位置是否为地震活跃地带?洪玉清介绍道,海地位于北美板块和加勒比板块交界的地带,属于地震较为活跃的地带。

“有专业机构研究发现,位于南边的加勒比板块,相对于北美板块,每年大概会产生几十毫米的平移运动,随后产生的碰撞导致能量累积,到达一定程度后便会通过地震的方式进行释放。”洪玉清说。

海地发生的两次7.0级以上地震,其成因是否有相似之处?从掌握的震源机制资料判断,洪玉清认为,此次海地地震成因与2010年海地地震成因相同,两次地震基本在同一个断裂带上,该断裂带为走滑断层,通过分析,两次地震震源类型也基本一致,都是走滑型,带有一定的逆冲。

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,该区域历史上曾多次经历过破坏性地震,如1751年、1770年、1842年等都发生过毁灭性的地震。此外,海地位于加勒比海北部,也是主要的飓风和热带风暴区域。热带风暴“格雷丝”预计将于本周登陆海地,带来暴风和强风天气,加大地震救援难度。

除了地震预警与避震自救还能怎样设防减损?

除了地震引起的直接损失外,地震作为诱因,还会引发如滑坡、泥石流、火灾、水灾等次生灾害,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

尽管无法控制某些次生灾害的发生,但地震发生后,尽量降低损失非常关键。“首先是做好地震预警发布,可以作为地震紧急处置使用,例如实现列车紧急制动,关闭水电气的阀门等。”洪玉清认为,这也是防范次生灾害的一种途径。

其次,公众接收到地震预警后,掌握正确的避震方法也尤为重要。洪玉清举例说,我们可以在网上看到“教科书式”避震,有学校学生接收到地震预警后,短时间内躲在书桌下方,随后有序撤离至操场。

洪玉清提到,在室内避震需要警惕被吊灯等坠物砸伤,保护好头部。安全的避震地点是低矮、坚固的家具边,承重墙墙根、墙角,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。当未寻找到合适的避震环境时,也尽量不要靠近窗边或阳台,不要跳楼或乘坐电梯,应选择安全通道迅速撤离。

除了地震预警与避震自救技能的掌握,还有一项需要在地震发生前做好的工作——抗震设防,即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措施。“通常可以将其概括为:小震不坏、中震可修、大震不倒。”洪玉清认为,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规划建设,设计得当,这也是在地震中减少损失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之一。

此外,我国已启动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,科学利用地震发生时P波和S波先后传播的时间差,实现全国分钟级仪器地震烈度速报与重点地区秒级地震预警。洪玉清介绍道,地震发生后,按照区域划分烈度等级,在几分钟内形成烈度速报地图,对于救灾指挥部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,同时为公众防灾避险、重大工程应急处置提供服务。

目前,该项目已经在京津冀、四川、云南和福建地区实现示范运行,未来将在华北、南北地震带、东南沿海、新疆天山中段以及拉萨周边等预警重点地区形成预警及速报能力。(刘佳荣)

标签: 强震 地震频发 地震成因 次生灾害

上一篇:苹果xr和苹果12有什么区别?这些区别要知道
下一篇:国电投燕山湖发电:掺氢定比已达到10% 系统自动运行安全稳定

新闻排行